習近平主席的歐洲之行正在進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愛調研,以習近平主席訪歐為話題對3120人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結果顯示,79.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平時就關註歐洲,93.2%受訪者想去歐洲旅游,95.2%受訪者認同當下中歐關係重要。
  在受訪者印象深刻的歐洲事物中,“自然環境”排在第一位(81.6%),其次是“人文景觀”(73.5%),排在第三位的是“科技成果”(47.6%),排在第四位的是“時尚消費”(45.1%),排在第五位的是“足球”(44.8%)。
  參與此次調查的受訪者絕大多數是青年。其中80後占45.5%,70後占32.9%。
  “習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在法國這個極具民族文化自豪感與優越感的國家激起了巨大反響”
  從習近平主席和他的夫人彭麗媛女士的衣著,到各國宴請的菜單,再到習近平主席看望在德小球員,此次習主席訪歐過程中的很多細節,都在網絡上引起不小的反響與熱議。
  今年年初,北京某高校研究生曹原來到法國巴黎進行為期一年的交換學習。由於留在法國的時間恰逢是中法建交50周年,這讓她感到非常幸運。這次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她一直很關註訪問的行程安排。最讓她感到自豪的是,習近平主席的演講,引起了她身邊許多法國人的認同與贊美。其中,有一句話她記得特別清楚,是習近平主席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所提到的“通過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學,消除隔閡、偏見、仇恨,散播和平理念的種子。”
  “這句話和我來到巴黎這段時間的生活感受非常契合。”曹原說,近距離接觸後,自己對法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好感。同樣,身邊很多法國朋友,只要深入瞭解過中國文化或者到過中國的,基本都會愛上中國。
  習近平主席歐洲之行對法國的訪問,給清華大學中歐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張利華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
  張利華認為,從這次習近平主席對法國的訪問可以看出,中法關係正在進一步加強。一方面,中國有“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化傳統,法國作為西方大國中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中國一直心懷感激;另一方面,法國是歐盟的核心國之一,且現在處於經濟危機之中,最新的民調顯示法國總統奧朗德的支持率也已跌至20%。此刻,法國需要中國這個伙伴的投資來幫助它走出危機,奧朗德也需要中國的幫助競爭連選連任。
  而最讓張利華驚喜的是,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在法國這個極具民族文化自豪感與優越感的國家激起了巨大反響。張利華評價,習近平主席訪法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文化外交,他的許多講話文化含量很高,特別是在講話中用“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但這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這句話,機智、巧妙地回應拿破侖的名句——“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為之發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歐盟研究部主任崔洪建分析,這麼多積極的社會反響說明,此次習近平主席訪歐的確有“特別之處”。首先,這次訪問行程非常豐富,既訪問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4個主要歐洲國家,也訪問歐盟總部,還訪問聯合國相關組織的總部;其次,從到訪前在相關國家主要媒體上發表文章,還有習近平主席許多高屋建瓴的演講可以看出,中方對此次訪問進行了非常周到細緻的策劃安排;最後,此次訪問的議程包含外交、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方面,是典型的全面外交。由此也可以看出當下中歐關係的重要性。
  調查中,95.2%的受訪者認同當前中歐關係重要。
  “中國年輕人應該關註歐洲,多和歐洲的年輕人交流”
  中國年輕一代如何看待中歐關係未來?調查中,82.4%的受訪青年明確表示看好。
  在德國海德堡大學學習的中國學生馬景峰坦言,作為普通在德中國留學生,他很難從宏觀的層面對中歐、中德關係進行判斷。僅從日常的生活、學習感受出發,他覺得身邊的德國人對中國比較友好,中德之間的學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這些都足以讓他對未來的中歐、中德關係充滿期待。
  在巴黎生活久了,曹原也發現,中法關係特別是民間關係的確不錯。今年是中國的馬年,她有一次到當地的郵局裡買郵票,竟發現有以中國國畫駿馬為主題的紀念郵票。春節期間,不僅巴黎大皇宮有中國的晚會演出,巴黎的華人聚集區政府也專門舉辦了很多春節慶祝活動,舞龍舞獅好不熱鬧。
  記者所採訪的中歐關係專家也無一例外對未來中歐關係的發展表示看好。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江時學認為,中國正在加緊落實“十二五”規劃,歐盟也正在實施“歐洲2020”戰略。中國的規劃與歐盟的戰略不盡相同,但也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中國表示要加快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歐盟也希望通過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等手段來推動“智能型”增長和發展低碳經濟。中歐完全可以在追求各自發展目標的同時取長補短,相得益彰。
  張利華指出,在國際政治舞臺,中國與歐盟都主張世界多極化,反對核武器擴散和軍備競賽,倡導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經濟方面,中歐之間雖然時有摩擦,但改變不了經貿關係越來越緊密的主流。前段時間,中國與屬於歐洲國家但不屬於歐盟國家的瑞士簽訂了《中瑞自貿協定》。這給歐盟國家做出了很好的示範,即只要雙方真誠友好合作,就一定能取得雙贏的局面。
  崔洪建表示,中國的全面深化改革進程,需要得到外部的經驗、技術和經濟支持,而歐盟在這方面是一個不錯的伙伴。比如現在大家都抱怨北京的霧霾,英國倫敦在治理霧霾上有著非常成功的經驗;我們如今強調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歐洲以保就業和控通脹為核心,並不只看重GDP增長的發展方式也值得我們借鑒。
  “中國的年輕人應該關註歐洲,多和歐洲的年輕人交流。” 崔洪建說,在他和歐洲年輕人的接觸中發現,相比較於國內的年輕人,歐洲的年輕人在面對生活時,更少浮躁多了一些踏實。畢業後租小房子先找工作、有機會再換更好的工作、有錢了再買大房子……崔洪建直言,大多數歐洲年輕人對每個人生階段該做的事情基本都能有理性認識,這給他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原標題:82.4%受訪青年看好中歐關係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f21gfkrp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